残疾儿童少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爱和帮助的特殊群体,尤其是那些因身体中度、重度残疾等原因而不能入校就读的适龄残障孩子们更值得大家去关爱。9月3日,开学日,芷江“热晴”依旧,白天最高气温依然维持在35℃左右。酷热之下,芷江特校在安排好在校学生正常开学工作的同时,派出送教上门工作小组为不能入校就读的残障孩子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的第一次送教上门工作。
芷江特校秉承“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中、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四化”送教上门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残障儿童少年家庭,情暖“折翼天使”,确保适龄残障孩子零辍学,资助全覆盖,并不断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努力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从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学校27名教师分成十个组,每个组承担9—12名残障学生“每生每月2次,每次2节课”的上门送教任务。所有教师基本上放弃周末休息,每次送教往返数十公里、上百公里,最远的近200公里。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行程五万余公里,不论天晴、不管风雨,都奔波在送教的路上。2021年5月1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校送教上门的优秀事迹,这在怀化市还是首次。2021年12月31日,芷江特校教师群体还获评2021年度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22年《湖南教育新闻网》“先锋人物”栏目分别报道了该校张丹、汤玲等两位优秀教师的送教上门先进事迹。
一是送教对象个体化。建立健全送教学生档案,全县105名不能入校就读的中、重度残障学生一人一案,将人员基本情况、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等资料列入档案。根据不同个体的现实情况,结合家长的需求,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困难和康复困惑,精心准备送教课程和教具,优化送教方式,保证送教效果。
二是送教流程制度化。实施送教上门“五步”工作法。①制定计划。制定送教工作方案、教学计划,确立送教对象,安排送教人员,明确送教时间、任务和形式。②精确评估。了解送教对象的身心理特点和残障类别,从感观知觉、认知、生活自理、语言、技能与适应等领域进行评估。③确立方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弱势,制定可行的教育康复计划和个别化教育方案,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与家长共同执行。④精准送教。从学生迫切需要、兴趣爱好着手,分别侧重康复训练、教育训练、心理辅导和家长指导等内容,有针对性开展送教活动。为此,学校还组织精干力量,编辑了两本校教材:《语言-美丽芷江》和《绘画-美丽芷江》⑤做好总结。送教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送教水平。
1、送技能
2、送康复
3、送温暖
4、送知识
三是送教团队专业化。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送教组、后勤组和资料组。送教组主要由芷江特校专业教师组成,送教上门服务时两位专业教师同时负责,一名主教、一名助教,两人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后勤组主要保障“送教上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费、物资、教学教具等落实到位。资料组主要负责撰写“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计划、制度等,以及收集整理归档送教上门工作过程性资料。
四是送教效果考核化。建立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由“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调查收集家长意见、教师送教记录和学生成长情况,对送教人员进行评估和奖惩。考核内容包括教师送教工作质量、家长及特殊儿童满意度,送教人员在送教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制定的送教计划以及总结等资料,中期和末期的送教工作评估报告等。
责编:江伟
来源:芷江县融媒体中心
县应安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安保维稳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召开
梁志平在土桥镇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梁元和带队调研督导县城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梁志平督导调研“三大盛会”安保维稳与接待保障工作
梁志平带队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及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梁元和督导检查“三大盛会”重点项目建设
梁元和开展“八一”走访慰问
九届人民政府2025年第8次常务会议召开 梁元和主持
下载APP
分享到